暑假刚开始,三明学院的16个大学生就背上行囊,冲到福建省永安市罗坊乡的“护苗学堂”。他们不是去玩,而是要给乡村的孩子上课。期末考完,他们没休息,直接开干,把青春的汗水洒在革命老区的土地上。
这些学生来自三明学院的教育与音乐学院,组成了“一路阳光”教育关爱实践队。他们到罗坊中心小学支教,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课堂。音乐专业的学生把古诗词变成歌,教孩子们唱陆游、孟浩然的诗,还编了简单的舞蹈,让小学生们一边学一边乐。
支教的课程不只有音乐,还有书法、绘画和心理辅导。学生们根据孩子们的需要,设计了丰富的内容。比如,书法课上,孩子们拿着毛笔,认真写“人”字,老师在一旁手把手教。这样的课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东西,还帮他们变得更自信。罗坊中心小学的学生和家长都特别喜欢,连附近村子的家长也把孩子送过来听课。
带队的队长叫魏雪敏,是2022级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。她是永安本地人,小时候就在乡下读书。每次回老家支教,她都觉得既亲切又责任重大。魏雪敏说,站上讲台,看着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睛,她觉得自己做的事特别有意义。以前她也迷茫过,不知道怎么当好老师,但这次支教让她找到了方向。
魏雪敏和队友们每天忙得像陀螺。早上6点起床,准备教案,中午陪孩子们吃饭,下午还要组织活动。晚上,他们聚在一起讨论怎么改进课程。虽然累,但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。魏雪敏说,看到孩子们学会一首新歌,或者写出一幅好字,感觉所有的辛苦都值了。
“一路阳光”实践队已经干了12年。12年来,一批又一批学生接力,把知识和温暖带到福建的革命老区。他们去过不少乡村小学,给孩子们上艺术课,陪他们聊天,还教他们怎么面对学习和生活的压力。这些大学生用行动告诉大家,青春不只是玩手机、刷视频,还可以做更有意义的事。
三明学院的团委副书记朱婕说,学生们在支教中成长很快。他们把课堂上学的理论变成实际行动,帮乡村的孩子开阔眼界,也让自己更明白学习的意义。朱婕觉得,这些年轻人就像一颗颗种子,把希望种在老区的土地上。
支教不只是给孩子们上课,也让大学生们学会了责任。魏雪敏说,每次支教结束,她都舍不得走。孩子们会拉着她的手,问她明年还来不来。她总是笑着说:“来!肯定来!”这句话不只是承诺,也是她对未来的期盼。
革命老区是中国的根,乡村教育是未来的希望。这些大学生选择到最需要的地方去,用自己的力量点亮孩子们的梦想。他们的故事让人感动,也让人思考:我们能为家乡、为国家做点啥?年轻人有热情、有想法,完全可以在更大的舞台上发光。
数据统计,全国每年有几十万大学生参加暑期支教活动。他们去的很多是偏远山区和革命老区。像“一路阳光”这样的团队,虽然人数不多,但影响很大。罗坊中心小学的一位老师说,支教的大学生让孩子们看到外面的世界,也让家长们更重视教育。
这群年轻人的故事还没完。他们用行动证明,青春可以很有力量。支教的日子虽然短暂,但留下的温暖会长久。未来,他们还会去更多地方,把知识和希望带给更多孩子。你觉得这样的青春怎么样?如果是你,会不会也想加入他们?
鼎泽配资-在线配资门户投资-杠杆软件-股票实盘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