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邵阳日报
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粒扣子,其落地却常遇“梗阻”。前不久,湖南一学生小凯因迷恋玩手机,高考取得物理类575分后被父母扫地出门,家里换了大门密码,断绝了他的生活来源。这一极端案例暴露的沟通缺失、规则缺位等问题,在人大的执法检查中早有体现。这深刻说明,单个家庭的教育困境并非个例,而是家庭教育的共性难题——当社会人才评价日益多元,部分家长仍深陷“唯分数论”的旧思维;当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加强,传统“命令式”教育已然失效。其背后,既有观念偏差的桎梏,更有制度保障的薄弱。
6548份有效问卷里的民生期盼,10名人大代表全程参与的细致调研,19项重点问题的精准梳理,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家庭教育促进“一法一条例”开展的执法检查,不仅展现出当前家庭教育的真实状况,更彰显了制度力量在补上这堂“必修课”中的核心价值。
法贵在行,监督是执行的保障。今年执法检查中,市人大常委会突破“闭门检查”局限,网上问卷与实地调研并举,吸纳教育、卫生等领域人大代表深度参与,让6548份民意成为问题清单的“源头活水”。这种原汁原味的方式,既精准查摆了5大方面19项关键问题,更形成了“群众有呼声、监督有回应、问题能解决”的监督闭环。
补上家庭教育“必修课”,亟需制度效能持续发力。针对检查发现的痛点,我市正探索“对症下药”的制度方案:从“线上线下联动”普法宣传,到家长孩子“共积学分”成长机制;从监护人“三必行”责任约束,到离婚家庭“双亲共育”硬性规定;从破解托班建设体制障碍,到扩容专业指导队伍……这些举措直击“重智轻德”观念误区与资源结构性矛盾,推动家庭教育由“柔性倡导”转为“刚性约束”。
家庭教育既是“家事”,亦是“国事”。实践表明,唯有以制度为基,织密监督网络、压实各方责任、激活社会力量,才能使家庭教育促进“一法一条例”真正落地生根。毕竟,每个孩子的成长经不起试错,每个家庭的困惑都应该被看见。让法律长出牙齿,让服务落到实处,家庭教育这门“必修课”方能不再成为家长与孩子的“选修课”。
鼎泽配资-在线配资门户投资-杠杆软件-股票实盘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